甘肃省庆阳六中欢迎您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会员登录 管理登录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学校管理 » 教务 » 正文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 2013-12-28 08:11:4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一﹑课程目标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的基本精神和有关要求,我们必须在新课改年级有计划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工作。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依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探究新的问题,获取新的知识,提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
    研究性学习主要有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从研究方式上来分,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类型;从内容范围上来划分,又包括自然环境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研究、个人发展研究等。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也可以是经过研究后提出的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对策建议书、活动设计(如一次主题班会、一项扶贫活动、一项环保宣传活动)等等。
    三 ﹑课程配置及组织管理
    1、课程计划
    学生通过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获取学分,在高中三年中至少完成3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5学分,共15个学分。
    2、组织管理
    由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级主任和各学科教研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一起组成研究性学习领导和考评小组,班主任进行常规事务管理,学科教师担任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评价工作。
    班主任和指导教师一起引导全班的研究性学习进度,各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别进行具体的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领导和考评小组负责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及教学研究的管理。
    教务处根据新课程纲要计划安排课表,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课时,同时负责管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学分档案。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内组建高中三个年级的备课组,分别组织各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各个环节的教学,并负责各年级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而各小组的具体研究由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自我反思等阶段。
    四﹑实施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每一步骤的研究情况必须如实记录,并准备好其他的文案,以备学分认定。
    1、前期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完成好下列工作:
    ⑴研究前的知识准备
    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进行培训。
    ⑵课题组的形成和课题的选择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在我校,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允许但不提倡个人独立承担课题研究。
    学生一般由6-8人组成课题组,研究过程中,实行分工合作制,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课题组的形成和课题的选择可以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有了课题然后才有课题组,二是有了课题组然后有课题。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指导教师负责进行协调,通过沟通和合并,将有共同志趣的人聚合在一起,组成课题组。
    (3)课题的论证
    课题论证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课题的过程。课题论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进行阐述和分析
    B、课题的意义分析、预设的结果
    C、分析自己小组的研究能力(各个组员的特长)、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课题论证主要是学生自主论证,还包括导师及课题领导小组的论证认可。对于那些范围过大、没有具备研究条件或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导师及课题领导小组要加以劝阻。原则上说来,课题要经过导师和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认可后方可实施。
    (4)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
    新课程的学习强调“想清楚了再做”。确定了课题并经过课题论证,就要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一份完整的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具体范围,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工具和所需器材,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以及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分工,制订个人的研究计划。个人的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条件、进程、方法设计、预期的贡献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合适或是否最佳,是否需要改变研究课题。

    本阶段应准备提交的文案:
    A、课题组开题报告
    B、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
    C、课题组成员各自的研究计划 
    2、实践体验阶段
    确定了研究课题、制定了研究计划之后,学生要进入一个实践体验的过程。一定的观念和态度的形成、一定的方法的掌握都依托于这样一个过程。这应该是一个面对多样化的资源实施多样化研究的过程。而且, 只有资源的多样化和研究方式的多样化才能带来多元化的发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相关理论研究与文字信息资料搜集。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当然还应该占有一些鲜活的素材。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建议学生作好摘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剪辑、复印或下载等。
    调查研究。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专家等。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如有条件,还可进行拍照、录音或录像等。 
    实验。为了验证某种关系,为了获取某种数据,学生要进行各种实验。学生要想好了再做,要在认真的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实施实验操作,并有完整、准确的实验记录。学生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实验,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学校也要为学生实验积极创造条件。
    分析、归纳与整理资料。这是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步骤。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或者实验,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料,下一步便是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形成课题成果。这是一个组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切磋的过程。
    设计或初步制作。这是就项目(活动)设计型研究性学习而言的。对于活动设计,在充分的研究的基础上,可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对于项目设计型研究性学习,也要获取全面的数据,并完成项目设计方案。
    本阶段应准备提交的文案:
    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经过归类整理文字资料、实验数据、调查记录;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个人活动实录,说明每一次课程的学习活动情况;研究者各人在研究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故事以及研究者各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感受、心得和体会等。
    3、表达和交流阶段
    (1) 研究成果的表达
    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更多的是多种表达形式的结合。
    最常见是文字形式的表达。文字表达又包括几个方面:
    进行课题研究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组,要完成最后的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书面材料可以是论文、研究报告,有一些课题组也可能没有形成最后的结论,写不出研究论文,但不能没有结题报告。要有研究过程的记录,分析失败的原因。
    进行项目设计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组,要完成经过研究后提出的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或某一活动方案设计,还应包括为何这样设计的说明等等。文字表达还包括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各成员的个人总结。口头形式的表达包括报告会、辩论会和研讨会等。实物形式的表达指完成科技作品(或模型)的设计和制作等。 
    (2)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如下几种交流的形式:
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在小组内交流个人小结、学习心得体会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组织班级内部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在班级内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过程和体会。组织全校性交流。先进课题组的评选。学生应提供展台。展示过程中要进行答辩,要对展示的东西进行陈述;陈述时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质询。

    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的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要尽可能用高科技手段来展示和交流。在交流中,既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更要展示出研究的过程,要力争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才艺,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放弃和坚持。
    展示和交流结束后,学生进行组间互评;指导教师和课程领导小组要对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终结评价,并对研究者个人进行学分认定和学分登记,还要对表现突出的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表彰。
本阶段应准备提交的文案:
    以课题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报告一份或设计一个方案;课题组的自评和他评材料;每个学生交一份个人研究小结;各人的自评和他评材料。 
    五﹑成果评价
    1、评价原则:
    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评价要和指导密切结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
    2、评价内容
    研究性学习评价按时间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结题评价三个阶段。各阶段的评价都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评价组成。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方面。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小组应在每次研究活动后做好《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并请导师填写指导意见,《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也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过程中,由研究性学习教师负责督促学生建立好研究性学习档案,最终上交给教研组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并存入学生档案。研究性学习档案应包括: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课题研究中所收集的材料、资料和参考文献,研究成果(论文、结题报告),感受体会小结。
    3、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由研究性学习小组负责。各备课组按照“开题评价20%+过程评价50%+结题评价30%”的权重确定每个小组的得分等次,并计算学生的总得分后,按照 “忧”、“良”、“合格”、“不合格”给出四个等级,不及格者不给学分。评价结果由教务处存档。

Tags: 本文暂无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