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六中欢迎您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会员登录 管理登录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研视野 » 正文
 

《教研视野》2013年第18期(总97期)

发布时间: 2014-01-07 08:15:1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2013年第18                       97

  庆阳六中教研室主办                 20131227

                                                                  

庆阳六中第三届“教育教学论坛”专刊

编者按:

20131224日,庆阳六中第三届“教育教学论坛”在合班教室(二)举行。龙校长、张武德副校长、曹惠洲副校长及全体科任老师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中交流的白金发等6名老师的文章紧紧围绕“思考,使我们的人生更厚重”主题论述,观点明确、特点鲜明、重点突出,赢得了全体老师的一致赞同。现将文章予以刊发,供大家交流、学习。

庆阳六中第三届“教育教学论坛”开幕词

罗国庆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2013年对庆阳六中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以“创建示范年”为目标,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和业务研修培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特色创建逐步形成。5月份,接受市局督导,被命名为“市级示范校”,提前半年完成了 2013年目标任务;6月获“全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0月份完成了“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和“甘肃省首批特色学校创建”申报工作;12月份,获得了“庆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称号。荣誉已经过去,前路仍然漫漫,我们六中人惯有的坚定和执着,向着既定的省级示范高中的目标前行!

一年来,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对外交流1913人次;发表及参加优秀论文评选49篇次;参加省市优质课、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展评12人次并全部获奖。教师专业成长稳步推进,教改课改硕果累累。尤其通过11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学习大讨论  追梦大行动  师生大评比”实践活动中,大家提建议、写反思、做规划,对一年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呈现的诸多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形成了许多带有前瞻性和启发性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和课例分析,也代表了我校新课改推进以来,我们课堂教学教改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经验,经过评委会对11个教研组推荐的24篇文章进行逐一审核、评选,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今天,我们择其中优秀的6篇进行主题为“思考,使我的教育人生更厚重”探讨交流,借以抛砖引玉,以期对我校今后的课改推进和创新有所启迪和帮助。下面让我们以盈盈之心,期待他们的精彩发言,共同分享他们的思想智慧。

                      

生活,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分析

白金发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新课程改革坚持的三原则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下面,我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谈一谈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认识和体验,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篇章,分别是:一、消费心理 ——心理篇;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评析篇;三、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实践篇。这三篇章依次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绪不断推进。

一、心理篇 ——创设情境,导入新颖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提高。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进行共同探究。所以,在新课导入上,我采用的题材是日常生活消费中学生为什么选购手机,并以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课堂对学生口头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归纳统计引出我们在消费过程当中会出现的消费心理。学生购买手机原因的统计结果是:①我是住校生,便于和家长联系;②其他同学有,我也要有,这样有面子;③考试成绩好,父母给的奖励;④过生日,父母给的礼物;⑤追求手机的新功能和新款式。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讨论归纳的方式,在学案上总结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四种不同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和态度,之后再对学生归纳的结果进行展示和点评。

片断分析: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意味着教学成功的开始。导入是否简洁、新颖、别致,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调动学生学习探究欲望有着至关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开展做好铺垫。在导入上,我设计了消费心理调查和调查结果归纳的方式,这一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使得他们在参与讨论时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欲望。在归纳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态度的环节上,采用学生自主归纳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教师写、教师评一条龙的传统教学方式。在点评上,采取边展示学生归纳的结果边点评,使点与评有效地进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二、评析篇 ——事例生动,热点追踪

设计理念:通过前面心理篇的介绍,学生已了解到四种不同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以及我们应持有的态度。所以这个篇章,学习的侧重点放在如何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到消费心理对消费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而树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正确的消费观,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这一篇章,我设计了消费理财等探究环节,采用了具体形象的图片、数据和事例,让学生更能强烈地感受到做一名理智消费者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分别介绍这四种消费原则时采用了提问、探讨、分析的方式,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其中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是这四种原则中的重点,所以在讲解到这一条原则时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开展教学。

片断分析:通过学习,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前,我搜集了生活中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想通过具体数据和图像的展现来说明问题,这种方法与教师空洞的语言介绍相比是很具有说服力的,也是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如,在讲解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时,为了使学生更能够身临其境、有所感触,特地拍摄了一组学校食堂饭菜浪费的图片,向同学们展示。通过教学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可行的。《经济生活》这一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现象生活化,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模拟体验等方式进行感受,这样才能够把看似深奥的经济原理具体化、生活化,使得学生更易吸收和消化。这一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与时政热点和生活结合的较为紧密,如在学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时,既要教育学生大力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又要弘扬时代精神,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深入学生心中,如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光盘行动,党中央提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神等时政话题。这样既可帮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可教育学生树立在生活当中养成关心时事、了解时事的学习习惯。

三、实践篇 ——亲身体验,学以致用

设计理念:作为最后一个篇章,实践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践探究,学以致用,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当中可以使用的活学问。这一篇章,希望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加深对消费心理的认识和理解。在调查的过程中更深刻感受到消费心理对消费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注重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

片断分析:这一片段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分析自身的消费心理,从而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看待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而急于传授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是的,脑力劳动需要有生活的感情。课堂教学因为有了生活感情纽带的牵动、维系,会变得更富诱惑力。新课改理念下,我们要以德育为首,智育为主,育人为本,生活即教材,社会即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有用之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做有爱之人;引导学生理解生活,做有德之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做有用之人。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想探究;创造融洽气氛,让学生敢探究;展现生活开阔时空,让学生尽情探究;提供生活充足材料,保障探究成功。只有这样,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本文作者系庆阳六中中学政治一级教师)

 

 

关爱,包容,为学生保驾护航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苏红霞

教师是一条河,承载着一条条小船欢快向前;教师是一本书,一笔一画写满了沉甸甸的爱……六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让我发现教育成功的秘密不是惩罚和说教,而是真诚地,去关爱每一个孩子,赏识每一个孩子,鼓励每一个孩子。

先说关爱,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我曾经任教的班里有个男生叫周建超,平时自卑,不和同学接触,上课不抬头看老师,不主动回答问题。有次上课我叫他起来,他低着头面红耳赤,保持沉默。所幸当时我并没有像大多老师一样严厉批评或让他站着,而是安慰他并请他坐下,继续找其他同学作答。不经意间我发现他坐下的时候脸上有感激的表情。课后经过观察和私下调查我才发现他患有白癜风,这种皮肤疾病让他自卑。随后我找他谈心,开导鼓励他,在这过程中他保持了一贯的沉默,但第二天他递给我一张纸条,说我是他母亲之外第一个关心他的人(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他和母亲还有一个脑瘫的弟弟相依为命)。他原本已经放弃了对生活的全部希望,是我的开导鼓励使他意识到自己还有未来。随后变化一天天的有了,他开始抬头听讲,开始回答问题,认真做笔记,更令我欣喜的是,他渐渐地变得乐观起来,愿意跟周围的同学说笑了。

后来,通过努力,这位同学在2011年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实现了他的梦想。作为老师我当时只是花了点时间和他谈心,但现在一想,这就是教师的爱心,这就是关爱的力量。至今,他还跟我保持联系,为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2012年元旦时他给我发来一首小诗《江城子 苏老师》 :

家有女貌美扬,
朱砂,晓妆。
慈幼,名耀四方。
适逢岁序更时,
盘,风光。
三日入厨嫁娘,
戒,活郎。
安心业,及买车房。
一世永相爱,
坐富满堂。

一首小诗包含了学生对我的美好祝福:苏红霞老师新年好,新婚快乐,早生贵子。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便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看到我爱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感到欣慰而满足。

再说宽容,大家可以参照教育大家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学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在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侮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的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谈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何况是心智情感尚未成熟的学生。跟陶老先生对比起来,我们对学生就少了很多的宽容和理解了。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理解和信任也是推动学生上进的力量。所以,我们要牢记:宽容是一种信任,一种谅解,一种期望,它是佛桌上盛开的花朵。         

最后说表扬。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两句赞许的话,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可是说实话,我是个十分吝啬的老师,工作了这么多年,我很少表扬自己的学生,我总觉得只有不断地鞭策批评才能刺激学生的上进心。但最近课堂上的一个小片断引起了我的深思。

那是六班的一节英语课,在学习完选修六第三单元的阅读文章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讨论总结出几点关于如何戒烟的建议。热烈的讨论之后到了他们展示的时间,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到第二组的时候号称“校草”的张钦帮同学站了起来,他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这让我很吃惊,果然,他说了一句话全班同学都笑了,他说,I will find a girlfriend to help me”(我要找个女朋友帮我戒烟)。我先是一懵,这和我们要求给的建议扯不上半点关系,而恋爱问题一直是高中生的大忌,但他主动起来回答问题而且说的句子是正确的,该怎么评价呢?犹豫了几秒后我忽然灵机一动,我就问他,“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female smoker?”(如果你是女性吸烟者怎么办),同学们都笑了,张钦帮变得不好意思了,随后我又很认真的对他进行了表扬,说他的句子表达正确是很大的进步,还让全班同学鼓掌祝贺,这让他很高兴,不管是学生还是我那节课都上得很开心。由此我发现表扬学生不是件难事,表扬学生更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而我们总过分求全,追求十全十美,不允许学生犯一点错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面对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孩子,我愿把爱的涓涓细流注入他们的心田,浇灌出累累硕果;我愿多给予学生理解和宽容,让宽容成为联系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愿把批评变成一种发现,变成一种赏识,去照亮学生的心。改变自己以前看待学生的苛刻,就像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的“改变自己,昨天最难教的学生可能会变成今天最与自己知心的学生。”             

(本文作者系庆阳六中中学英语二级教师) 

            

 让情感教育滋润课堂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 教学反思

张樱子

本学期第十六周我在组内进行了公开课 ,这节课的话题是一位当代英雄 ——纳尔逊·曼德拉。下面我想以这节课为例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纳尔逊·曼德拉的故事)是高一英语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的主题,教材借穷苦的黑人工人伊莱亚斯的口吻,叙述发生在他身边的纳尔逊.曼德拉的故事。这样的写法有别于惯常所采用的平铺直叙,虽然只反映出曼德拉的一个生活侧面,但读起来却更亲切感人,引人入胜。

在正式开始学习本单元之前,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为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了预热。我提出了本单元的一个关键词 “equal”(平等),让学生讨论自己所知道的与平等有关的一切。因此,学生围绕这个词汇,给出了一些关联词及表达,例如“education”(教育)“chance”(机会)“man and woman are equal”(男女平等)“get a job”(求职)等等。学生们畅所欲言,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几个学生也说出了一些词汇和感受。

其中,我们班李朝阳的发言在我的教学设想之外,他说出了“teacher and students,(师生) 顿时全班同学都笑了,我也笑了笑,问他“你觉得老师和学生平等吗?”他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说“我觉得好像不太平等。”我说:“你都用了好像这个词,说明你也是有疑问的。我觉得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只是在相处的过程中老师既是师者又是长辈,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肯定是有一定威严的,所以学生是一定要尊重老师的,你们说对吗?”学生都肯定的点了点头。“但是,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学生也是有人格尊严的,不是吗?”他们又点点头。最后我说“所以,我希望咱们在相处中要彼此尊重,不能触碰对方的道德底线!”就这样结束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入思考了“尊师重道”这个问题。一个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居然达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当学生发言结束以后,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前几天的见闻:

那是我上周末路过东方红小学的时候,恰逢他们召开家长会,我便进去参观了一下,他们现在的教学楼是新建的,非常气派。每个楼层都有几个社团活动室,例如泥塑,刺绣,书法,绘画,摄影及机器人等等,里面展览着孩子们的作品,每个活动室都有可爱的小学生为参观者做介绍。我顿时心生羡慕,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也可以在这所学校度过童年。当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正好在播放一个真人真事的节目,是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我不由得想到我们学校附近的周岭小学,那里可能算条件较好的农村小学,但没有活动室,没有游泳课,没有气派的教学楼,没有崭新的课桌,没有的东西很多很多。

我们学校很多同学就是在这样的农村小学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没有享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环境。这就是教育的不平等。”说到这里,我注意到班里很多的同学都若有所思,脸上流露出一种遗憾的表情。看着他们我又说:“但是经过努力,大家坐在了这里,美丽的庆阳六中。其实,每年的高中招生计划只占了初三毕业生的50%-60%,也就是说,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进入大学,缩小城乡教育之间这种差距。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但我们通过努力是可以追求到一定意义上的平等。”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和我产生了共鸣。大家知道,英语和汉语一样,是一门语言学科,也同样是历史与文化的承载者。每学习一个单元,对事件背景的介绍非常重要。我们班正好有一个叫张周周的学生喜欢看各种关于历史科技方面的书籍,我请他简单介绍了上个世纪黑人为了争取平等而爆发黑人运动的时代背景,从而导入纳尔逊·曼德拉这一英雄人物。

通过这一节课的讨论发言,学生们心里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境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他们产生一种英雄情结并且胸怀大志。这就达到了我本节课的一个情感目标: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这样就水到渠成的导入了我的下一堂精读课。

第二天,我进行了组内公开课,是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伊莱亚斯的故事》,文章借伊莱亚斯之口向我们介绍了1952-1963年期间的曼德拉。伊莱亚斯初遇曼德拉时还是一个12岁的黑人少年,正处于人生的非常困难时期,曼德拉开办了专门为黑人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帮助黑人解决困难。伊莱亚斯正是在曼德拉的帮助下获得了在约翰内斯堡工作的合法权利。本节课的亮点是导入部分,我找了三名平时喜爱表演的同学分别戴着奥巴马、曼德拉和包拯的面具上台进行表演,让底下学生去猜他们各自的身份,学生们情绪激动,喊声连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达到了很好的导入效果。导入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课文阅读,通过阅读和做导学案,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发生在伊莱亚斯和曼德拉之间的故事。完成导学案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了几个相关问题,然后由各组发言人为大家讲述。当各位发言人讲述结束后,张周周同学举手要求发言:“同学们,曼德拉已经于126日去世了,享年95岁,他的丧礼有100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他一生为了平等和自由而战,在经历了27年牢狱之灾后依然没有改变他的初衷,我认为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伟大英雄!让我们为他默哀30秒!”同学们都静了下来,流露出悲痛的神情。默哀结束后,我让学生在黑板上总结出曼德拉的优秀品质。很快,黑板上出现了一些词汇,例如:勇敢、勤劳、睿智、热心的、诚实的、自信、无私等词语。然后我抛给了他们两个问题“只有伟大的人才有这些品质吗?”“你们周围的哪些人还有这些品质?”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例举了自己周围一些值得大家学习的人,例如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和同学等等。最后我问他们是否想成为具有良好品质的人,孩子们都信心满满的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我最后进行了总结,希望学生们以后成为一个具备优秀品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就实现了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很好的结合。

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运用了由大到小的过渡。先让学生内心升华到一个高度,具有一定的英雄情结,然后再过渡到小我的品格塑造上。我想不只是英语学科,其他学科也一样,在教授过程中,既注重语言的习得,也注重情感的交流。教学中如果能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给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然而,长久以来对“全面”的误读致使我们教育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我们常常把这一困境归责于“应试教育”。其实不然,《人民教育》第23期中讲到学科、知识是整体、有机的,所以挖掘育人价值,绝不能通过简单传授,而要透过学科知识的表层,还原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传播过程。因此,我们何不把德育教育在我们所谓的为“应试教育”服务的课堂中进行深度的开发呢?

以我校为例,我校是寄宿制高中,学期内绝大多数学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要比和家长相处的长很多,因此我校要承担的道德教育比其他学校承担的要多。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目的,当然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如果我们的每堂课都能够以思想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为最高目的,我们的学生长此以往,他们的内心是纯洁的,行为是得体的,道德是高尚的。我们可能无法把每个孩子都送进大学的校门,但我们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细雨入土,润物无声。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应,是爱的共鸣。我们在教学中有责任对学生倾注我们的爱,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我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有一个教育梦,在这个梦中,我们的学生不一定有渊博的知识,高等的学历,但他们有健康的体魄,有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能力,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头脑,有自由平等民主守法的公民意识,还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共同的教育梦,让我们带着爱用美好的情感去滋润课堂吧!

(本文作者系庆阳六中中学英语二级教师)

 

播撒阳光,放飞希望

 ——我和王小强的故事

邓艳丽

不知不觉,当班主任几个月了,回想当初,我恐惧、迷茫。班主任的工作头绪多、责任大,我能不能胜任?当班主任基本要做到以校为家,我无暇尽一份母亲的责任,工作和家庭我能平衡好吗?但看到有同学在我的帮助下有所进步,乃至重新树立对生活、学习的信心,我十分欣慰;当听到学生发至肺腑的对我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万分激动。我深深的认识到,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爱的学问。现在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和王小强的故事。

王小强,在同学们的眼中,似乎总是魂不守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课堂上老是发呆,甚至有些同学用“行尸走肉”来形容他;他常来请假,不是说头疼就是说家里有事,迟到也是家常便饭,肚子疼是他迟到一贯的借口,典型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看到自己的学生这种状态,我很着急。针对这些现象,我找他交流过多次,问什么都是“不知道”,对于这种情况,我费尽心思,但成效甚微。

有一次我发现教室卫生没有打扫,一种惯性思维,就马上怀疑是不是王小强值日,查了一下清洁表,的确就是,问其原因,他漫不经心地说,“我忘记了”,回想他当时的表情,一脸若无其事,好像还很无辜的样子,最终极不情愿的拿起扫帚。晚自习前我又检查卫生,让我很无奈的是讲台上的粉笔头粉笔末到处散落,清洁工具摆放的也很零乱。我无奈的扫了一眼教室,正好碰上王小强看我的眼神,那种无所谓,分明是一种挑衅,好像是大声告诉我“爱咋咋地”。我彻底心寒了,我拿起扫帚,打算亲自打扫看他作何反应。我真不明白一个花季少年,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冷漠。一个三尺男儿,岂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为他承担责任。教室里传来了“今天谁值日”的议论声,王小强这才很尴尬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接我手里的扫帚。我说:“我帮你,你擦桌子吧。”晚自习下后,他主动找我承认错误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老惹你生气”。顿时,一股不小的喜悦涌上我的心头,我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强装平静的对他说:“没事,下次清洁卫生一定要及时,我认为,不为大家服务的人没有资格享受别人的服务,你说呢?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找我小邓老师,我帮你,你若赞同,快去上自习吧。”这件事情虽然就这样告一段落,但是我不知道他会不会真的有变化?会如何变化?接下来的几天,王小强遇到我似乎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上课时他好像不敢直视我,我没有再遇到他那种空洞挑衅的眸子,在校园里碰见我他也迅速绕道而行,迟到和无缘无故的请假也没有再发生。

我班的几名约束力、习惯较差的男同学恰好分到一个宿舍,极大影响其他几位同学的正常生活休息,而且屡教不改,我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济于事,最后我决定重新调整男生宿舍成员,让哪些爱捣乱的学生分散开,从而便于管理,也为了让其他习惯好的学生影响感化他们。结果如我所料,当天班里有些骚动不安,谁都不愿意和一些捣乱的学生住到一块,但是都无可奈何。

王小强来了,一副充满敌意的眼神,连个报告也没有喊,气势冲冲的走进了我们办公室,站在我面前,一言不发,两眼瞪着我。我见势不妙,便先开口问他:“你找我有事吗,王小强同学?”。

“凭啥要调换宿舍,我们住在一起好好的?”他气愤的说道。

“又没让你换,何必这么激动?”

“我不换,他们也不能换。” 而且说的真的很绝对,很有力气。

“噢,那你打算和他们一起住多久啊?”我耐心的问道。

“永远......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无理和挑战,我觉的很恼火,我稍微调整了一下思路,笑着对她说:“王小强,你身上有很多优点你知道吗,今天我就看到了你很仗义、义气、爱交朋友、敢于直言、直率的个性,老师很喜欢,但是换宿舍是为了让大家帮助那几个约束力比较差的同学,这样不好吗?”

“我不管,反正我们宿舍人不能动。”他说完就走了。

望着他的背影,作为一个老师,此时此刻真的觉得的很无奈。但是我又告诫自己,要忍耐!要沉住气!再想想办法,既要呵护他,也不能任由他发展,怎么办呢?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那天晚饭后我便来到了办公室,正想找王小强,没想到王小强先来了,而且和下午的态度截然相反,还有点不好意思,支支吾吾的说:“老师,我错了,下午有点……”

事后回忆起来,假如当时我态度强硬点,调换宿舍虽然完成了,但是和王小强不能达到内心的交流,换不来他主动来向我道歉,更换不来以后他向我敞开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

调换宿舍事件后,为了加强和同学的交流,我布置了一篇“给班主任的一封信”的周记,没想到王小强在周记中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回忆道,从初中开始,就是住校生,但是每逢周末,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渴望回家,同学们急匆匆回家的身影令他羡慕,更使自己难过,对他来说,回家令他发愁,家里的乌烟瘴气并不会因他而有所缓和,父亲对他为什么那么冰冷,要是和他说话,多半都是训斥,甚至还要挨打。他不想上学了,他之所以还在这里,是因为还没有想好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 看到这些话,我恍然大悟,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于是我给他写了如下评语:“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环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努力地去改变这一切.就像田野里的向日葵,无论生长在怎样贫瘠的土地上,都要向着阳光生长!”之后并多次找他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知他有“当军人”的理想,鼓励他唯有先好好学习才能实现梦想。

为了让王小强同学能安心学习,我特意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他父亲听了儿子的情况后有些意外,承认自己确实对儿子关爱太少。为此他还专门来了一次学校,我不清楚那天下午他俩都说了些什么,但那天晚上我发现王小强的眼睛亮晶晶的,之后人也变得很有朝气,很热情。迟到现象再没出现过,上课也很认真。

接下来的周记王小强又给我写了一封得很长的道歉和感谢信,向我承认他以前请假的真实理由是网瘾犯了,感谢我对他的严格教导,感谢对他的关注,感谢对他的宽容,也表明了自己要好好学习的决心。他还写道:“老师,您辛苦了,要不是您的良苦用心,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理解父亲对我的爱,我开始认真学习了,发现时间都不够用了。也许我在别的老师眼里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我的成绩不赢人。但我相信,在小邓老师的眼里还不错,对吧?期末考试来临了,我要加油啦,这次我的数学一定要考好 ——小强。”看到他的巨大转变,我真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

我深深认识到,我们工作再忙,也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去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我想,如果能够让每一个孩子从心里都感受到我带给他们的一点爱,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和收获。我真的该感谢这些孩子们,是他们让我懂得了爱是教育的真谛。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教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或许强制和适当的惩罚在班级管理中是必要的,但这都不能从内心深处去感化一个人,唯有爱,才能播撒阳光,放飞希望。

(本文作者系庆阳六中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面对这门全新的课程,我们的老师还没有准备好,就匆匆上路,担心与困惑在所难免。通用技术是一门什么课?这门课究竟怎么教?我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确国家为什么要开这门课。从国家来说,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正是这双重的需要,使我国在普通高中开设这门课程。另一方面,这门课程要力图把高中生引导到创新的轨道上来,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服务。在三年的通用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实践基础上,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些认识。

一、创新是技术教育的灵魂

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有人认为,不只是技术课程承载着创新的教育功能,高中所有学科都可以承载创新功能。其实并非如此,科学课程职能是认识世界,探讨的目标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课程职能是改造世界,探讨的目标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科学主要任务是“发现”,而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发明”。技术创新包括发明和革新。因而,技术最接近创新。

通用技术的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目标,第一放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形成上。第二放在学科的知识点上。第三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兴趣与习惯是创新的保障,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采取精讲多做,教服务于学的模式。精讲是指老师的讲解要精练;多做是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要多。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任何限制,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意图,欣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从教学空间、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空白”,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以问题为核心设计好带有探索性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探究或相互合作,使其通过动脑、动手来探究技术知识,解决技术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体验,增强技术学习的成就感。例如:讲到“问题的发现”时,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中学生发现了盲人使用饮水机不是很方便的问题,经过思考,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提问学生:“你们能不能想到他用了什么方法?或者想到比他更好的方法呢?”此时,他们的脑瓜子开始飞快地转了起来。但是,这毕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设计题目。十分钟过去了,他们想出的各种各样的办法却都不是很可行。此时,我准备揭开那位小发明家的方案,学生却要求不要,他们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我想到,除了以问题作为核心的留白设计外,教学本身也应该为传授知识“留空挡”,为学生留出分析思考的余地,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而不只是单纯的讲解或传授。

二、实践是学生创新的源泉

通用技术课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有效载体。我认为在技术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特别是在实践课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主张学生第一多问几次自己,然后问同学,最后问老师。当学生问到我时,我也不把自己的想法抛给学生,而是指导他们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的想法错了时,就和他们一起想办法退回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亲身经历失败与成功的磨砺,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第一章,我设计了“技术的两面性辩论”比赛,刚开始学生都很怀疑,觉得这样的辩论没有悬念,因为大家都觉得技术的正面作用肯定要远远大于它的负面作用。为了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一些经典的科幻灾难片片段,如:侏罗纪公园系列,生化危机系列,终结者系列等,并且推荐他们利用周末观看类似的一些影片,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内容,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大量了解和思考,同学们渐渐的改变了认识,对技术的负面作用有了较高的认识和思考。接下来我们开展了题为“技术两面性的辩论会”,以课堂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两部分,进行了辩论。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树立了正确的技术观,这样有助于他们以后正确的看待技术,利用技术。后来我又要求学生调查对当地经济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发明等主题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每个班都选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这样做会极大的调动这些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这些学生通过查资料、反复实验、同老师探讨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而且对本班同学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不靠老师讲,而靠学生自己探索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自己探索客观世界的方式。并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和同事们初步探索出了“鸡蛋撞地球”、“中学生科技创新制作展”、“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厨艺大比拼”等系列活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充分体现本学科创新特点和动手能力练习。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别人的高明时,特别兴奋,特有成就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责任是技术教师的动力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深远意义来看,当代中学生不仅需要科学与艺术的学习,还需要接受技术与设计、实践操作方面的启蒙教育,这是他们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缺少了,不仅难以实现学生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将使一批有天赋、有技术悟性和潜能的学生失去了早期的教育与培养。新课程在高中阶段开设技术课程,将有效地弥补当代中学生在技术教育上的缺失。技术课程的独特价值,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是这样表述的:“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既然这门课程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作为技术教师,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认真开设好,这是我们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直击时事,渗透美育和德育。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目标,而是确定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目标。因此,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体现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是单一枯燥的说教,要和实际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这方面,本人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讲到“设计的一般原则”这节课中,我举了最近的经济新闻“中国彩电生产将面临陷入全面亏损”的例子,还有一些网络数据:4台电脑,1台出自中国的江苏!1台电脑赚10个苹果的钱 !8亿件衬衣换空中客车A ——380!再结合厚街本土制造业的例子,强调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技术落后就要受到血淋淋的技术剥削,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专利意识。

总之,担任本学科教学三年,在磕磕绊绊中不断前进,渐渐的摸索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教学策略,这些是比较欣慰的。然而,当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高考相关科目的时候,作为一门新开设的非高考学科,我们不受关注,不被理解,当然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个通用技术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的历练自己。和国内的同仁积极探讨,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通用技术教学的康庄大道。

              (本文作者系庆阳六中中学物理二级教师)

 

庆阳六中第三届“教育教学论坛”闭幕词

罗国庆

各位老师!刚才,我们聆听了六位老师的精彩发言,其中,既有成长的烦恼,也有他们对教育的关注、探索和追求。本次论坛得到了各教研组的高度重视,提交资料的老师,几上几下,反复修改,表现出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自己的真知灼见,故事设置的精巧,案例分析的独到,教学反思的深刻和班级管理细腻,都让我们深受启迪和鼓舞!虽然有的观点、论据支持也显青涩稚嫩,但青涩中彰显着探索,稚嫩中饱含着希望。这种希望也承载着我们全体六中青年老师的希望和六中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希望。只要我们像学校精神所倡导的那样“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坚持不懈地一路走下去,庆阳教育必有一片属于六中人的蔚蓝的天空!

龙校长的点评从论文质量、题材构思、立意观点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交流中存在的教改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典型事例的选择取舍、感与悟、行文功底四个方面指出了我们存在的不足。同时又从教育科研的选题、文章写作的要求:1、选题要新,入题要小;2、立意要巧,构思要妙;3、开掘要广,论证要深;4、用情要善,发文要真;5行文要美,语言要精等方面,给予了指导并提出了希望,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也应成为我们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老师们!教育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探索,这种探索需要智者的启迪和引领。只要我们细心品味,用心践行,让每一次点拨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让每一次引领拓展一个新的空间,这样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走得更高、更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龙校长的直面点评,也感谢六位老师的精彩发言!

庆阳六中第三届教育教学论坛闭幕!

                                                    20131224

Tags: 本文暂无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