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六中欢迎您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会员登录 管理登录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研视野 » 正文
 

《教研视野》2012年第13期 (总78期)

发布时间: 2016-04-08 16:07:4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教研视野

2012年第13                             78

庆阳六中教研室、教务处主办                2012年12月13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领域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出现了许多先进典型。较早从江苏农村冒出来,然后很快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典型之一,蔡林森和他领导的洋思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有其独特魅力。

从洋思到永威,蔡林森的教育思想经历了较长时间和不同地区与环境的考验,都取得了成功。这就更加彰显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实践性、科学性和生命力。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先生在《研讨蔡林森教育思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文中谈了自己的理解,现全文印发,供广大教师阅读、学习。

研讨蔡林森教育思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郭振有

理念领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蔡校长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教育理念虽然是他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实践中感悟和形成的,但也是建立在对人的智能的理性认识和对教育力量的信念的基础上的。这个理念非他首创,但蔡校长在实践中证实,并在洋思推广,取得成功。

洋思经验之所以受到关注,和大背景有关:当时全社会空前重视教育,素质教育成为热门话题,却又苦于没有实践模式。应试教育则愈演愈烈,加班加点、分快慢班、排斥和淘汰差生等,成为普遍想象。大批学生成为教育的失败者。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成为教育的常态和痼疾。没有人能想出解决的办法。因此,当另类的洋思经验一出现,特别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句响亮的口号的出现,一下轰动了全国。它与新课改的大潮相激荡,推开了初中教学改革,以及整个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闸门。这是蔡校长和洋思经验对中国教育的重大贡献。

洋思中学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几个大字写在最醒目的墙上,每学期举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演讲比赛,学校处处宣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坚持不分快慢班,坚持从起始年级、从最后一名差生抓起。充分体现了他们讲科学、树正气、反潮流的勇气。他们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为全市第一的成绩,说明了这个理念的正确。

洋思经验在江苏能行,在别的省行吗?在公办学校能行,在民办学校行吗?如果把它搬到别的地方不行了,那就说明洋思经验没有普遍意义。

蔡校长应聘到永威学校。这是一所办学基础差,管理混乱、质量低,已经陷入困境的民办学校。蔡校长要让这所学校起死回生。他的绝招就是推广洋思经验。在很短时间内,他又取得喜人成果:教育质量在焦作市领先,学校项项一流,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

这进一步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是正确的、科学的、实际的。当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绝对的、没有边界的。教育的目标不是让每个人都考上好的大学,是让每个人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提高,首先成人,进而成才。这个理念必须深深地扎根在每个老师的心里。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天分,都爱学习,老师的天职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努力教好每个学生是人民教师的道德和责任,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公平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必不可少的。

大道至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可能是最简单的也最鲜明的一种教学模式的表述。这其实是一场革命。从古以来教学总是“先教后学”的,怎么能先让学生先学呢?怎么能让老师少讲呢?从来教师上课都是满堂灌、还拖堂,好像这是天经地义的。但这样做的结果却相反,老师可能教得很好,学生不一定能学好。即便这样,要改为“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老师开始是抵制的。“我是教师,就是要讲课,这是教师的权利。”所以蔡校长提出的这一个小变革,是颠覆性的,惊天动地。有一所中学这样做了,学生告诉家长说老师不讲课了,让学生讲。家长告到县委书记那里,县委书记竟让校长立即停止。后来县委书记亲自来听了课,才予以支持。当然,对先学后教也不要做绝对的机械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可以称为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即:“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给学生,学生唯命是从……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纯粹是客体。”(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

洋思经验反传统而为之,就是两句话,8个字。“先学后教”是一部分,“当堂训练”是同样重要的另一部分。传统课堂都把作业压到课外,不仅学生负担重,而且副作用多。蔡校长提出:一定要当堂完成作业,宁可在课上独立完成一道题,也不能在课外多做几道题。取消课前预习,要求当堂完成作业,这就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课后大量做作业的负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抓紧时间,开动脑筋,集中精力思考和解决问题。

只有“懒”老师,才能教出勤学生。“懒”并不容易,要求有很高的水平,就是能点拨:点石成金,拨乱反正。过去中国学校的弊端之一就是老师太能“教”,而忽略了“学”。所以陶行知说,中国的学校不是学校,应该叫做“教校”。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先学”就是为学生提供挑战学习的机会。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学,指导和帮助学生学。

探讨规律:永威课改的10条定理

蔡校长系统地介绍了永威课改的10条定理。这10条定理朴素、简洁而实用。1.不向课前延伸——课堂从上课铃开始。2.不向课后延伸——保证学生的课余自由。3.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力。4.先走进教材,后走出教材——弄懂什么是“校本教材”。5.学生的自学,靠教师的引导——没有导,就没有学。6.以学好知识为载体,有机渗透素质教育——课改要贴近地面。7.注重效果,不图形式——课改不能中看不中用。8.常年赛课,不断打假——课改要真刀真枪。9.校长带头,全员参战——课改是“人民战争”。10.课改也要“承包”——让每个人都有使命感。

10条定理的一些提法大家不一定都认同,可以讨论或争论。但它是洋思和永威经验的宝贵结晶。对永威来说,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它解决了教学中的许多难题。比如减负问题。如何减负?就是两条:不向课前延伸,也不向课后延伸。这两条做到了,就提高了课堂效益,强迫教师向40-45分钟要质量。学生负担会降下来,质量也会相应上去。又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问题。“学生主体”是《纲要》明确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要自己学习、主动学生、以学习为乐,不是老师要他们学习。老师的责任是主导、引导、辅助、激励。他们也解决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首先自主,然后合作,合作是主动的,积极的、发自内心的,不是老师要我们合作。合作学习也会有虚假,坚决反对任何虚假的和有形式无内容的行为。蔡校长鲜明地提出,教学中也有假,要不断地打假。

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起着把握航向的作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好校长的领导方式是不一样的。蔡校长对教学的以身作则、切切实实、具体细致的领导,值得我们校长学习和效仿。

管理模式:“教书育人责任制”

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的典型模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农村的生产方式毕竟单一,承包成果也好计算。学校和农村不一样,工作量、工作实效怎么衡量计算?我当时也在思考,蔡校长提出的“包”这个提法好不好。

蔡校长和任董事长共同认为,必须让“包”字进校,推行教书育人承包制。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要求,制定了各种符合校情的规章制度,让每个职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践证明,把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包”给每一个教师,“逼”着每个教育者充分挖掘、展示自己的潜能。永威的经验说明,教育者的爱心、责任,是不能光靠榜样、口号来激励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制度保障。正如有的媒体所表述的:教书育人责任制,就是适应时代潮流、遵循教育规律的学校管理新模式。如果说他们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植根中国土壤的课改样本,那么这一管理模式就是具有中国风格的学校管理创新。承包以后,老师们责任感大大增强,从学生实际出发,改进教育方法,没有人再敢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教师素质提升很快。他们不仅特别关心学生的学习,同时特别关心学生品德修养,关心学生的吃饭、睡觉,时刻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注重预防疾病。

另外,永威学校的承包制不是管卡压,不是只看数字,忽略实质。他们把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承包和师德教育并行并重。对师德状况搞一票否决;对不爱学生、体罚学生、不爱学校、损坏学校利益、行为不正、给学生不良影响的教师,学校坚决辞退。这是推进教书育人责任制的思想基础。

在推行责任制过程中,校长的水平和能力是决定一切的。责任制首先要求责任明晰,有民主作风,有管理艺术。蔡校长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管理者。他首先是个好教师,在教学上他比教师高出一头。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勇于奉献,不谋私利。现在的校长实际权力相当大,蔡校长却不揽权。他授权副校长主管人事、财务,自己集中精力抓教育教学,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他特别能吃苦,不打麻将、不赌博,生活极其俭朴。他不争荣誉。他比教师干得多,但拿得不多,奖金只拿全校教师的平均数。他舍得花钱奖励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师生、员工。这样,说话有人听,干什么都心想事成。中国的所有典型经验的出现,几乎都和个人有直接的关系。学习洋思、永威经验,学习蔡林森教育思想,要和学习蔡林森这个人、这个校长的人格紧紧结合起来。

教育文化:蔡林森教育思想的灵魂

学校的本质特征是文化,学校的根本价值是文化存在。没有文化的学校不叫学校,没有文化的改革就没活力。

那么,蔡校长教育思想的文化灵魂是什么?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文化。我觉得有三个核心概念:1.尊重,2.创造,3.和谐。其文化吻合了易经的两句话: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也吻合了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和实生物。

一是厚德载物。厚德的表现是爱和尊重。厚德者爱自己、他人、社会,以及自然。对人自身和万物有尊重、敬畏之心。尊重每个人,特别要尊重弱势者。尊重人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人的独立表现在真、诚、爱。鲁迅说,这是我们民族最缺少的。蔡林森校长身上集中体现了这种爱和尊重。他特别爱学生,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爱和尊重教师,特别爱教育。从不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这种高尚德行正是文化的灵魂。

二是自强不息。人存在的最高价值在创造创新,这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中国改革是急不得的。必然是缓慢的分散的。要“不怕做小事情”、“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鲁迅)蔡校长就有这样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几十年来就是这样对教育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坚定不移、持续不断地进行改革的。

三是执两用中,追求和谐。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庸是最高的美德。传统教育造成了学生、教师、学校与家庭、教育与社会种种不和谐。蔡校长的改革就是要追求每个学生和谐发展,教师和谐发展,学校和谐发展,教育与社会和谐。他的改革是从可以做到的,改革学和教的次序着手的,他一点一滴地指导和帮助教师。他目标很明晰,要求很严格,但不过分也不迁就。改革实现了学生、老师、学校与家庭社会等等的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

中国教育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复杂的、艰巨的。蔡校长的改革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不是只有一种思路和方法,否则,教育改革不会有成功的一天。蔡校长自己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升。希望大家认真研究蔡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拔尖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选自《中国教育报》20121212)

Tags: 本文暂无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