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六中欢迎您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会员登录 管理登录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师生园地 » 教师园地 » 正文
 

对高中数学概率教学的几点体会

发布时间: 2012-03-15 10:27:14   作者:邓艳丽   来源: 本站原创  

    去年7月,我市各中学开始推行课程改革,启用新教材。新教材必修三第三章内容是概率。课改两年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在此谈谈我对新教材概率这部分内容的几点认识。

    1.本章内容理解

    在自然界与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既有确定性现象,又有随机现象.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科书把概率放在统计之后,体现了先统计后概率的思想。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统计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用数据、图表等说明问题更有说服力、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概率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统计一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要研究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我们经常采用收集数据的方法,根据对这个样本的研究去估计总体的情况,而样本中所有数据的频数和样本容量的比值,就是该组数据的频率。而概率就是频率理论上的期望值。这样引入概率的定义的方式,使学生更能容易理解和接受,充分认识到概率在实际生活中作用,充分体现数学知识讲求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新教材把本章放在计数原理一章的前面,使得有关概率的某些计算要求有所降低,避免大量计算,使学生在计算中得以解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观察、理解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好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意义。

    这一章包括以下内容:(1)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通过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基本性质;(2)古典概型的特征及概率的计算公式;(3)几何概型的特征及概率的计算公式;(4)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

    2.关于概率应注重统计思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关于概率先是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放在统计之后,体现了先统计后概率的思想.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之所以教科书不在概率之前安排计数原理的内容,主要是为了避免让复杂的计数冲淡了对统计思想的理解.

    例如: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由于它在概率论发展初期曾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许多概率的最初结果也是由它得到的,所以称它为古典概型,古典概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古典概型的教学中,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特征,即是否具有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能够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古典概型。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如何计数”上。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到概率的统计思想,不要为了图一时的计算方便补充计数原理方面的知识,那样只会无形加重我们和学生的负担,学生一知半解反而容易出错,事倍功半。

    3.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试验、观察、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和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等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统计试验,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而且学生在反复的统计试验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和理解统计思想.

    例如在古典概型例3的教学中,同时掷两枚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是36个,有的学生会认为是21个。这里是学生产生困难的地方,为什么要把两枚骰子进行标号区分呢,不区分又对结果有影响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做掷两个骰子的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感受出现两个1点与一个1点、一个2点的概率是不同的。

    4.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成就感

    在教学中我们会感到概率的学习很有趣,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同时涉及的题目多数具有趣味性和游戏规则,而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会出现困难。

    例如袋中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从中每次任取1个.有放回地抽取3次,求:

    (1)3个全是红球的概率. (2)3个颜色全相同的概率.

    (3)3个颜色不全相同的概率. (4)3个颜色全不相同的概率.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例举所有可能结果,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容易放弃,例举几个之后就草草了之了,没有例举完全,或者干脆不列举就得到27种放在那里,以至于后面的问题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教师要适时的鼓励学生在古典概型下求概率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是列举法,常借助列表、树形图等方式列举,这样做好处是不重也不漏。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检测,学生其实是能把握求概率方法的,只是他们怕麻烦,当列举结果是27或者是36时他们就偷懒不做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一些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5.重视运用概率思考问题,澄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错误认识

    这一章的知识与初中内容联系密切,一些内容在初中都接触过,要与初中内容衔接,就必须深入了解初中概率部分的内容、要求,了解它们与这一部分内容的联系与区别。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概率统计的内容是采用逐步渗透、螺旋上升的方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已经略知一二了,他们会使用一些几率或者概率来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但是关于概率的意义他们还是较为模糊,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对于概率的使用也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 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 ,那么将一枚均匀硬币抛掷100次,一定会出现50次正面向上吗?

    学生在学习概率时会有一种误解,认为既然出现正面的概率为 ,那么掷100次硬币出现50次正面是必然的,或者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应该很大。但实际上它的概率只有8%左右。这样的错误经验认识很多,又例如本文开始提到的中奖率为1%的彩票,买100张一定中奖的错误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了解和纠正学生对概率已有的错误经验和直觉,正确认识到概率的思维方式和确定性思维方式的差异,概率只反应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不能代表具体结果。

    6.对新教材编排的一点建议和部分具体例题、习题的看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对教学成绩和学生测试以及学生接受情况分析,一方面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充分理解课改精神,提高教学水平,革新教学手段。不断扩充、深入知识的理解。同时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大胆灵活的对教学内容删减或补充。如补充适当的加乘原理和简单的排列组合公式,解决新教材部分用到这方面知识的题目的矛盾。望新教材编写上,能及时全面多样化配置教师用书,使教师更方便地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增加课后习题练习的数量,使教师和不同层次学生更能灵活的选择取舍。在题目编写上加大选择填空题的数量,编排一定数量、难度不同的成套单元测试试题,尽可能从题目题量、题型上与高考同步,使学校教师、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教材。另外,旧教材中相互独立事件,独立性重复试验概率内容可适当编排为选学内容。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节中,课本引入自然,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练习设计较好,通过动手实践研究成果,比如练习第三题,让学生举出随机事件的概率很大和很小的例子;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例题太少,学生不易掌握,再应补充两道例题,而习题3.1(A),(B)组为了避免应用排列组合知识设计的题并不好,实际教学效果很差,3.2.1古典概型一节,其他五道例题已很好体现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可后面习题3.2许多要用排列组合知识,比如(A)组4、5、6题,(B)组第二题,教学时不可能让学生一个一个去数吧,学生很难完成。3.3.1几何概型一节例4虽然是很好的典型的几何概型例子,但学生很难理解接受可否删去。

    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教材,领会、理解课程改革的意图,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改革所赋予我们的职责。

Tags: 本文暂无Tags!